深情的歌唱

——追记郭沫若与黄山的点点滴滴

发布日期:2023-06-26 09:12信息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责任编辑:银白黄山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郭沫若1964年给当时黄山公安分局书写的一首诗。该诗是1961年毛主席和郭沫若的。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当然,在书写给黄山公安分局时没有写上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而是写上了赠送对象黄山公安分局和自己的名字落款。

我们知道,这首诗有着深刻的时代政治背景。但书写这首诗给黄山公安分局,不能简单理解为郭老希冀黄山公安机关当好金猴,拿起“千钧棒”,与敌人做斗争。由于索隐过于复杂,这里不便深入探求。准确缘由是,19645月,郭老到黄山,欣赏了绝美风景,心情非常愉悦,在此过程中,公安机关为了做好接待,保障安全,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为了表达谢意,特书写诗词一首作纪念。什么诗最好?当然是毛主席和诗了。

实际上,郭老早在1962年参观中国摄影学会举办的“黄山风景摄影展览”时,就萌发强烈的到黄山参观的愿望。这年1012日,中国第一个风光摄影展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和颐和园举办。摄影展邀请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参观,作为主管摄影学会的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当然也在邀请之列。此外,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北京市委书记邓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朴初、文化名人陈半丁、民主人士张奚若等一起参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专题展出风景照片,且绝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作品,创作者也都是当时摄影界名家。郭老仔细欣赏、用心品味近百幅黄山风光照片,变化莫测、美丽绝伦的景色深深打动了他。他激情澎湃,才思泉涌,情不自禁地现场提笔蘸墨书写:

天公向人挑战,人工比天巧算。

把你好处摄来,胜似画图好看。

我未到过黄山,今来影上大观。

仿佛身在云海,胸中涌起波澜。

诗歌表达了郭老虽未到过黄山,但见到摄影作品之后,无限向往和心仪之情。题写瞬间,黄山摄影家王君华拍下了珍贵镜头。该幅书法作品的真迹黄山博物馆、档案馆没有收藏,笔者曾前往北京中山公园管理处探寻也无果,是否珍藏于中国摄影家协会不得而知。据了解,黄山人十分珍视这首题诗,在20世纪后期及21世纪初期数十年间,一直将其书写于当年游客主要集散地——温泉楼的正面墙壁上,供游人品赏。

 

参观黄山风景摄影展之后不到两年,郭老上黄山的愿望实现了。

196452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从杭州经歙县到黄山,当晚下榻小白楼。21日登上玉屏楼,22日经光明顶前往北海,23日从白鹅岭到云谷寺经苦竹溪坐车回到温泉景区,住黄山宾馆,25日离山,在黄山前后六天时间。

对于郭老的到来,安徽省及黄山管理处全力做好接待工作。郭老及夫人于立群、儿子郭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连贯和夫人林琅、女儿连子,以及秘书、护士等工作人员共13人,先后于513日和19日到达黄山。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潘效安从合肥赶到黄山,指导接待,并与黄山管理处党委副书记陈树人一起全程陪同。在那个“阶级斗争”年代,黄山公安机关提前一天即在入山逍遥亭处设置岗哨,防止“不明身份人员”进入风景区,杜绝出现尾随、围观等现象。入住小白楼后,当天晚上在驻地设置固定岗哨。登山游览过程中,公安分局安排三名得力人员一对一分别负责郭老、于立群、连贯的行程安全。在玉屏楼和北海宾馆两个晚上住宿时,黄山管理处的处长和书记与警卫人员一起参与值班执勤。郭老此时已经七十二岁,属于高龄,徒步上山腿脚无力、步履艰难,很多时候都由公安分局教导员张厚山扶持、推拉完成攀登的。

郭老非常体谅接待工作难度。在小白楼住宿时,他了解到连贯住在旁边的紫云楼一楼时,便询问房子是否一样,还专门过去看看,提出要搬到一块住。吃饭时,他不愿在自己房间单吃,要求到餐厅和大家一起吃。于立群对黄山的接待也非常满意,一口一声“谢谢”“谢谢”。在玉屏楼和北海宾馆吃饭结束后,她与服务员一起收拾碗筷,一起到厨房洗碗。在光明顶气象站、北海宾馆和黄山宾馆,郭老都很乐意地与员工一起合影留念。

 

郭老在黄山登山的三天时间里,天气不太好,一直阴雨或大雾,能见度较低。即便这样,也没有影响郭老的兴致。一路上,他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没有看到景物或休息时,特别喜欢说笑话、讲故事。

走到回龙桥,连贯听到林中很多鸟叫,对郭老说:这里很多鸟在唱歌,欢迎你来啊。郭老刚刚看过人字瀑,见人字瀑半边有水,半边无水,就借题发挥回应道:我来人无水,君至鸟高歌。黄山在欢迎你们。

到了半山寺时,雾很大,大家说:“犹如人在梦中。”讲到做梦,郭老说,天目山上有个大庙,传说做梦很灵验,附近很多人天天晚上专门到大庙去睡觉,夜里做梦,梦见好事就高兴,梦见坏事就哀愁。去做梦的人很艰苦,晚上睡觉没有被子,就睡在地上。郭老当时去看到这种情况,写了一首诗:

古塔钟声绝,山高月上迟。

睡美暗自笑,寻梦属何痴?

不一会儿,又讲起陆游和唐婉的浪漫趣事,说陆游到了九十多岁还怀念唐婉。但郭老所述情节与史料记载不尽一致。

登山途中,两只形影不离的蝴蝶引起大家的注意,都说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郭老由此讲起四川老家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员外雇用了一个擅长织布的长工,而员外的女儿则擅长绘画,女儿画的画由长工织在绢上,非常好看。你来我往,时间一长,两人有了感情。员外知道后很生气,把长工撵了出去。但过后不久,女儿在丫鬟的牵线下又与长工联系上了,结果当然瞒不住员外。最后,在员外威逼下,两人无法结合,便一起寻了短见。他们死后化作一对鸟儿,双双飞走了。

 

郭老在黄山游览期间,见物生情,灵感迸发,提出了一些景点景物命名建议。其中有的后来采纳了,有的局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革命色彩过浓,没有吸纳。

从白鹅岭向下走到一半时,新建了一个亭子,称“七里亭”。郭老觉得太普通了,改作“入胜亭”更好,说明从这里开始,景观渐入佳境。该景点改后一直沿用至今。

在喜鹊登梅处,郭老仔细看后觉得命名不确切,叫“鸵鸟登麒麟”更像,但这个名字后来没改。

从白沙矼往下,有一“仙人翻桌”景点,郭老觉得不像,可以改为翻鼎岩。由此,郭老说起,黄山的很多山峰、景点名字都与道教佛教有关,与神话传说有关,缺少现代思想、革命思想。连贯就势说,那这个景点应当叫曹操翻案,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因为郭老曾经专门研究,提出为曹操翻案,改变其“奸雄”形象。“仙人翻桌”名字后来也没有改。

郭老认为“蓬莱三岛”的名字也不好,觉得应当改为“群剑刺天”,因为毛主席诗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当然,现在这个景点仍然称为“蓬莱三岛”。

走到小心坡,郭老说这个名字不够大气,应该改为雄心坡。后来也没改。

看到玉屏楼附近的摩崖石刻,郭老认为数量过多,随意性太强,就像小孩子在竹子上乱刻乱画一样。见到象石上造化独钟石刻,刻写成造化狗种时,郭老很不满意,说这个大白字还刻在这里。连贯说“请郭老纠正”,郭老说狗种在上,我甘拜下风

得知有个风光电影片叫《黄山似画》,郭老和大家都觉得片名不好,有人提出应当改为《黄山胜似画》。其实这片子已经公开放映,也无法再改了。

24日,在黄山温泉景区,郭老为桃源亭和黄山气象站题了匾额,为桃源亭书写了毛主席诗词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作为楹联,现今“桃源亭”匾额仍悬挂于亭上。旁边的青化桥,就是第二年越共总书记胡志明在黄山休养时,见到郭老书写的楹联受启发,取其中两字命名的。

 

必须说,郭老在黄山写的诗歌最值得称道。

在登山途中,郭老喜欢即兴吟诗,用生动的语言表达黄山美丽景观。在打鼓洞休息时,看到前方云雾翻腾,忽聚忽散,奇松怪石若隐若现,郭老作诗道:

松从岩上出,峰向雾中消。

峭壁苔衣白,云奔山欲摇。

一路上看到挑山工挑着大担物资艰难登山时,郭老吟诗:

雾里名山梦中花,杜鹃奔放吐红霞。

为使负担减轻处,劝君多喝一杯茶。

郭老登山时,虽身在雾中,沿途却能欣赏到色彩绚丽的杜鹃,大家觉得应当赞赏一下。为此,郭老将该首诗改为:

杜鹃奔放吐红霞,雾里名山见此花。

云雾就山还就我,无须伸手即能攀。

当时,我国在国际上正处于反帝反修时。郭老一边走一边谈及反对修正主义。19638月,美、英、苏联合订立《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目的在于阻止我国拥有核武器;19645月,赫鲁晓夫访问阿拉伯联盟,米高扬访问日本,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四处活动。就此郭老吟诗一首:

三国你欺我骗漫天欺骗,两丑一东一西混账东西。

连续登山,连贯觉得很累,于是便边走边歇。在莲花沟休息时,潘效安送给连贯一首诗:诗人佳句耐推敲,又爱名山又厌高。郭老看后觉得写得好,便和诗歌一首:

佳句描绘雾里敲,写真技巧比峰高。

诗人登山天帮助,怎奈悲啼在山坳。

见了郭老感慨写诗,连贯也作诗一首回应:

地震山摇腿发酸,头晕脑涨汗如汤。

谢谢天公催雾幕,不然会向路中瘫。

郭老和连贯体力不太好,但都不愿坐滑竿。现在回想一下,说“不愿坐”还不如说“不敢坐”,因为那时坐滑竿可能会带上“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帽子,甚至可能说成“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在几天登山过程中,因为大雾看到的景观不多。为此,郭老下山时说,这就给我下次再来的机会,下次再来时要安排一个月时间慢慢看。但是,当他走到苦竹溪“黄山胜景”牌坊时,却回过头来,面对黄山说:再见了,黄山!再见了,下辈子!此时,他可能感觉自己年事已高,确实不见得有机会再来了。

郭老从杭州、歙县到黄山,回程从黄山经青阳、南陵、芜湖到合肥。期间,安徽省文联副主席陈登科,作家那沙、绥民、严阵和诗人郭小川等均在黄山。黄山的诸多领导和工作人员如谷昌、陈树人、董干、吕道立、贺秀岩、胡金寿等全程陪同或参与接待。临走前一天,在黄山宾馆他为沿途地方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作家朋友都写了诗。除了给黄山管理局、黄山公安分局、黄山林校以及郭小川、董干、向明等人题写的是毛主席诗词外,给其他单位负责人和陪同人员题写的都是自己创作的诗词。

郭老回到北京,黄山的经历始终难以忘怀,黄山的画面总是在眼前浮现,一股特殊的情感一直在激荡着。他挥之不去,消停不了。于是,他拿起笔,写上题目《黄山之歌》…… 十多天之后的61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郭老这首长诗。

 

(该文原刊于2020年第14期《黄山》专刊,文字略有改动)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