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谢稚柳徐悲鸿同游黄山
民国25年(1936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后,张大千、谢稚柳、于非闇(擅工笔花鸟)一起去游览黄山。到了黄山脚下正好遇到徐悲鸿,当时徐悲鸿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系教授,带领学生来黄山写生。于是大家就结伴同行。
从汤口到半山寺,一路山峰峭立,云雾缭绕。时值春天,山花浪漫,幽谷飘香。清奇古瘦的劲松,嶙峋突兀的怪石,还有流水、岚气、鸟语,到处是诗、是书、是画,让人灵感丛生。登山石径很陡,容不得两人并行。徐悲鸿自恃有拐杖,拄着走在前面,因为贪看山景,脚下一不留神,一个跟斗竟摔了下来,紧跟着他后面的谢稚柳,正好被他撞倒,也一个跟头往下滚。谢稚柳年轻力壮,反映敏捷,一翻身就势抓住石崖,立稳了脚跟,连忙去扶起徐悲鸿。张大千在下面哈哈大笑,脱口说出一副对联:徐悲鸿金鸡倒立,谢稚柳鹞子翻身。山中气候无常,突然下起暴雨来。他们事前毫无准备,只好冒雨往上爬。而这一段山路又特别艰险,要到文殊院方可住宿。好在文殊院已经不远,又登上一个山崖,再翻上去,终于抵达文殊院。他们在此驻足,一个个像落汤鸡。寺内僧人出来迎接他们,可是谁也没带衣服,他们便把湿外衣脱下来,晾在栏杆上,每人只穿一条湿淋淋的短裤,大家相视而笑。
第二天,湿漉漉的山石、松树发出清香,他们爬行在登天都峰的峭壁之上。张大千不是初来乍到,谢稚柳却是头一回。鲫鱼背是天都峰的绝险处,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两边是万丈深渊,山高风疾,挟人欲飞。那时又没有栏杆,无处攀援,望之令人丧胆。临到鲫鱼背,正当有人从对面过来,那过来的人手脚着地,匍匐爬行之状,让人战栗。张大千爱开玩笑,这时又卖起关子:“此处很险,不过去了吧。”徐悲鸿先前摔了一跤,此时有点犹豫。谢稚柳正在观望,一转脸,不料张大千已经过去了,在那边对着他们挥手,山风中吹拂着长髯,仿佛一个云中道者。谢稚柳青春年少,不惧艰险,也壮着胆子走了过去,接着大家便都过去了。从天都峰下来,复经玉屏登莲花峰,上面有棵蒲团松。石涛曾画过一棵蒲团松,所以张大千一见即振奋,攀上去坐在松顶拍照。
这次黄山之行,给他们的启示很多。黄山劈地摩天,石峰峥嵘,阳刚劲露,黄山松依势而长,与山石相映成趣,不仅使人感到亢奋,更有一种雄浑峻峭的意境。这几位艺术大师从中悟出线条、构图艺术中的布白的重要,用墨的技巧。他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是艺术家的乳汁,它同现实生活构成艺术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