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各主体违法违规行为汇总
公共资源交易中常见违规行为,请自检!
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投标人与招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评审专家之间,投标人为了成功中标,不惜违法采用所谓“潜规则”,这里总结了常见典型的各类违规行为,请自检!
投标人与招标人
1.供应商直接或者间接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处获得其他供应商的相关情况并修改其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2.供应商按照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的授意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3.招标人或采购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文件以及招标文件等为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
4.招标人招标前已经内定中标单位,组织投标人串通投标的或者指使招标代理机构为内定的中标单位提供帮助。
5.招标人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开启投标文件。
6.招标人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允许投标人补充、撤换或更改投标文件、报价。
7.招标人向投标利害关系人泄露标底、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名单,泄露资格审查或评标情况等应当保密的事项。
8.招标人开标前与投标人就项目进行实质性沟通,或与投标人商定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
9.招标人组织或协助投标人违规投标。
10.招标人与投标人委托同一造价咨询公司提供服务。
11.招标人或代理机构与投标人间约定给予未中标投标人一定的费用补偿。
12.评标时,招标人对评标委员会进行倾向性引导或干扰正常评标秩序。
13.招标人指使、暗示或强迫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
14.招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
15.招标人在开标前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
16.招标人将一个既定标段拆分成多个标段,然后将意向的中标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标段,同时商定由中标人支付其他投标人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用,让各方利益均沾,把招投标变成了各方瓜分利益的工具。
17.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间串通,事先内定中标单位,然后通过场外交易,获取中标。
18.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投标人与招标人采取欺诈的方式,低于成本价中标,然后在施工中采取变更工程量、多算工程量或材料人工费等手段提高决算价格。
19.招标人授意自己中意的无资质公司与有资质的公司商议,以有资质的公司的名义投标,并给予一定报酬。中标后,由无资质公司履约。
20.招标人向投标利害关系人泄露投标人名称、数量等。
21.代理机构标前悄悄组织仅几家公司参加的现场勘查。
22.招标人授意审查委员会或者评标委员会对申请人或者投标人进行区别对待。
投标人与投标人
23.投标人之间协商报价、技术方案等投标文件。
24.投标间事先约定由某一特定供应商中标、成交。
25.投标人间商定部分供应商放弃采购活动或放弃成交。
26.同一项目中,不同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项目负责人等在同一单位工作。
27.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或企业为其提供投标咨询服务。
28.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给予未中标的投标人以费用补偿。
29.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办理投标事宜。
30.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有明显雷同或错漏一致。
31.不同投标人投标总价相近,工程量清单中分项报价异常一致,仅少数分项的报价有差异。
32.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
3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同一人编制。
3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项目管理人为同一人。
35.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或者资格审查文件相互混装。
36.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台电脑编制。
37.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由同一账户资金缴纳。
38.参加投标活动的人员不能提供其属于投标企业正式在职人员的有效证明。
39.第一中标候选人无正当理由放弃中标。
40.多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出现的错误异常类同。
41.一家公司挂靠数家有资质的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投标方案围标。
42.投标人故意按无效标条款制作无效投标文件。
43.投标报价中各分项报价不合理,又无合理的解释。
44.投标报价中数项报价雷同,又提供不出计算依据。
45.数项子目录单价完全相同,又提供不出合理的单价组成。
46.没有成本分析,擅调擅压,或者技术标雷同等。
47.投标文件的装订形式、字体、图表、格式等类似,甚至相同。
48.故意漏掉法人代表签字。
49.投标人利用两家公司参与同一项目。
50.参加谈判的供应商不足三家,前来响应的两家各找一家公司来谈判。
51.多家投标人投标文件的暗标中,封面加盖同一单位公章。
52.多家同时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的报价异常相似。
53.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报价。
54.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轮流中标。
55.投标人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分别以高、中、低报价。
56.投标文件中法人代表签字出自同一人之手。
57.多个投标人使用同一人或同一企业出具的投标保函。
58.除不可抗力因素外,报价与排名第二相差甚远的第一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
59.合同实施过程中,由未中标人实际进行施工。
60.同一公司的所有子公司全部参加投标,投标文件惊人一致。
61.投标人间为谋取中标或排斥特定投标人而联合行动。
62.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书写了对方名称。
63.一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加盖了另一家投标人的公章。
64.一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装订了另一家投标人的文件材料,或出现了另一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的签名。
投标人与评审专家
65.评审专家明知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而不主动回避。
66.评审专家发现投标人投标文件中存在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而不指出。
67.评审专家发现投标人投标报价中存在明显不合理报价而不指出。
68.评审专家发现投标人技术部分存在明显不合理或内容缺漏而不指出。
69.评审专家进行分值评审时,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有意给某一投标人高分值而压低其他投标人分值,或不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打分。
70.投标文件的暗标部分,投标人做了特殊记号。